欢迎您来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

凝聚思想,凝练思考,凝结思绪,绘出常信人自己的梦想家园!


4月19日 星期五 阴

深夜阅读

题记:相信一闪即逝的灵感也有可能成为一篇文章。

已是深夜,万籁俱静。人在静谧之中总会有很多想法,想到如今在学校空闲时间虽然多,却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能够平下心来好好看一本书了。不由得想起以前看过的《岛》 封面上的一句话,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一个书中故事潸然泪下了?

由此我回忆了几部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岛》是英国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处女作,这是个风靡欧洲的故事,哀婉悲伤,令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我好多年没有买过那种塑料的书皮,为这本书特别买了一个。因为《岛》的原因我又买了它的姊妹篇《线》,可是到现在也没有看完。中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叫做《窗》,是典型的欧亨利结尾,那时就喜欢欧亨利式的小说,由此延伸到短篇小说,直到高中时才看完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精选集。《变色龙》、《项链》、《警察和赞美诗》在课本上都出现过,但是我依旧喜欢《窗》,不是因为它短短的篇幅将人性讲的很透彻,而是它将我带入了小说之中。

初中那会偶然得到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它讲述了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书中有段话我是很喜欢的,有刻意背过至今记忆犹新。“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乌云退尽的时候,蓝天上灿烂的阳光就会照亮大地。青草照样会鲜绿无比,花朵仍然会蓬勃开放”。一共是有三部,当时看第一部索然无味,就放在抽屉里,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后来根据这个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上映,我才又继续看完接下来的两部。当看到第二部将近一半时,才算是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吸引。

读完整部小说,之后又将改编的电视剧看了一遍,感觉影视剧的呈现很贴近心中的人物形象。阅读小说文字时,对书中的人物面容其实是模糊的,只是对故事人物精神性格可以想象,而电视剧里就给了我一个人物的具体、生动形象。读原著几次热泪盈眶,感动于一个平凡的人,憧憬着不平凡的梦想的执着与坚持。《平凡的世界》当之无愧是茅盾文学奖上的一颗明珠。

应该是小学吧?学过一篇讲《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的文章,于是便对整个故事有了些兴趣。和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我也是向别人借的书。那会儿赶上了一个假期,可能是国庆节吧。书中的故事对那时的我来说非常新奇,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想起了以前喜欢看的那个荒野求生节目,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在之后我自己又买了一本,十分喜欢,已经看了三遍, 这是我第一次重复读长篇小说。我记得在那篇读后感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几句笛福在书中的名言。而我在阅读小说时,曾试着寻找,却没有发现,可能是因为不同的人翻译对于一些语句的意译也不一样吧。

时光再往前推,记忆如轻烟,被微风吹散的模糊了,记得以前特别喜欢停电,因为一停电我便也学了古人那样凿壁借光,找一个手电便随手拿了本书,不管是什么书,就那样静静地看着,身边不管发生什么也打扰不了我,如今是想看,也没有那个耐心和时间去坚持读完一本书了。

现在我正在看朱自清先生的精选集,先生只是谈一些家常小事,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在平淡中传递着情感。书后有一段叶圣陶先生的评价“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会想起倾听他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面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面逝,他却紧紧抓住了”。这段话我曾深思过,我在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些一闪即逝的灵感。这些灵感可能无法构成任何一个句子或者是段落但是不抓住它,可能过会儿就忘了。所以我便把这一闪而逝的灵感写了下来。最后就用希斯洛普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他在这静谧之中,感受到一种未曾察觉的美,心潮澎湃。

(文/院大学生记者团软件188班 王成喜 图/来自网络 审/黄丽娟)


已有 10 人点赞

已有 0 人评论

日记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日记须知

为在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建设进程中,真实地记录普通常信人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展示常信人的精神风貌,常信院智慧校园-和谐校园平台特推出“常信日记”专题网站。现长期征集反映常信人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等的文章,以日记形式展现。让我们用最纯洁的情感、最质朴的话语、最温馨的感动,抒写属于自己的“常信日记”。

中国有梦,常信有你。让你的故事见证常信的脚步,让你的精彩融入常信的记忆。...

数据统计

  • 总浏览量:
  • 总日记数:2986
  • 总评论数:1959
  • 总点赞数:8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