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

凝聚思想,凝练思考,凝结思绪,绘出常信人自己的梦想家园!


5月18日 星期二 晴

母校难忘 同学情深

得到同学要聚会的消息,那是暮春的一个晴朗早晨。工作室门外:玉兰、桂花、枇杷、黄杨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曳着自已的绿叶,像是在跟沾在其上的露珠撒玩着;树枝头上白头翁与小麻雀,“叽叽、喳喳、咕咕”地相互嘀咕着。工作室内,异常的静谧,我坐在电脑前,刚推送完一张报表,准备休憩片刻。这时,突然有同学,用微信发来了四十周年聚会的确切信息。四十年的中专同学即将欢聚!看罢喜讯,我有些激动,也很振奋,思绪早已飞到了四十多年前、那段春天般温暖的岁月。

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压抑了十几年的各股正能量一齐迸发的春天。

记得是1978年10月某日,我们这些有着较大文化、年龄差异的同学,为了一个共同的求学目标,陆续从不同的地区,来到了“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这一共同的校园。

我们是通过全省中专文化统一考试后,被录取的。

年龄大的应届、历届高中生,通过自已的努力,凭着相当高的中考分数,取得了这所省内较有名气的中专的求学资格。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当然是高兴的。

我们这些年龄较小的,以这样出色的成绩,上完高中,完全有实力考上大学的初中生,在接到中专通知书后,却也奔向这个省级中专而来!用现在的话来讲,那是让人难以想象的,难于理解的!然而,在那个时代,农家子弟们的这种选择,是正常的、是自然的。甚至是那个时代的一种风尚。

学校的校园,位于常州城南、运河支流南岸。校园是美丽的,有荷塘、太湖石、亭子、走廊、水榭、厢房、天井、楼阁,都是清代建筑,古朴又典雅;有参天的古树、有低眉的枫树,有灌木、南天葵、冬青、月季,一派生机盎然。从校园的布局看,学校当时的设计者,充分利用了已闲置的寺庙的地盘,因地制宜的建校方式,既节省了教育经费,也赢得了开学的时间,资源利用最大化。这是常州的奇观,而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少见。这样的务实精神,给来校的外地人士,留下了产生特别深刻的印象。

基础与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有着国内一流大学的学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聘用的兼职教师,或者是市内的计算机专家,或者是工厂的高级工程师。学校的管理较透明,学生的伙食费用等账目公开。学生三餐,“色、香、味”与营养搭配平衡,考虑周到。

最美的课,是戴德霖老师教的电子线路课。他上的课,既通俗易懂,又能振奋人心,他是第一个打开我们专业兴趣之门的老师。戴老师讲得很投入,发音也洪亮;讲完四十五分钟,他往往大汗淋漓;“载流子”、“空域”、“放大”,这些半导体的专有名词,长久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今天,我们回味起当年的中专学习,能享受这么超前的课程,感觉十分地自豪。

最感谢的是,余芝俊老师对小年龄同学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

最动听的是,“挖阁、挖阁哟!”——清晨,南大电子班的几个学员在走廊里、池塘旁、古树下的日语背诵声。

最幽默的是,查老师那过分夸张的广播体操动作。

最好吃的是,食堂师傅烧的常州粉蒸肉。

最想去的地方是,南大街。

最喜欢听的是,姚庚荣老师讲的唐诗与宋词。

最能亲近的老师是,上体育课的蒋老师。

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打乒乓球。

校园环境的熏陶,老师的精心培育,大家庭式的和睦相处,奠定了我们离校后的人生基础。离开母校,常常深深地思念师生,留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聚前的等待,是难熬的。微信里的交流与点赞,毕竟虚拟、肤浅。我很想见到老同学的样子,很想看看此时的老校园。恰巧,上星期天,我捕捉到了一次机会,顶着初夏的烈日,特地去了趟老校园。

曾经的老校园、现在大部分区域划归到了清凉寺。

老校区的几幢古建筑,被佛寺的管理者,重新作了化妆,也取了个新的佛名;以前的廊亭,现在成了毗陵胡家宗祠的纪念廊亭;教学楼被隔在了属剪报社的另一个园子里。只有从碑文中的“丙申”二字,才依稀得知,这里已经改建三年。池塘边的老香樟树还在,斜长的枫树尚存,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高耸的太湖石,掩映在香樟树之下,显得透、漏、秀,她仍是此景点中的亮点,尽管施工者用电刻刀,在她上面强行雕刻上“XX造”的污点,可她的风骨没有丝毫改变。隔了四十年时间,重回故地,又一次被这美丽的、和谐的江南园林的景致所吸引。站在池塘边的六角亭里,向外眺望,我仿佛回到那时的少年时代,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三年中,有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故事的点滴又是那样的珍贵,那可是我们拥有的共同记忆。

回到家,怀旧的思绪,由物及人,一直难于割舍。

我利用着并不多的间隙休息时间,打了很多个同学的电话,我查了好几个版本的校志资料,我也找出了那些泛黄的旧教材,静待着聚会时光的到来。

某天晚上,与某同学打的一个长途电话,就有一个小时之久,它是我一年中打的时间最长的一次电话。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家乡新建的、风景宜人的之琳湖边休憩。诺大的湖面,碧波荡漾、烟波浩渺;夕阳西下,晚霞已经映红了西边天。向远处水面暸望时,竟又惦记起聚会的事,惦念起四十年前的老师、同学。好几位老师已经离我们而去,三位同学也已英年早逝,有一位同学,竟在逝在聚会的前夕。健在师生们还好吗?他们的身体可硬朗?可要经受住岁月的再次风吹、雨打、霜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是在那个时期,就确立了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过四十年的岁月流逝,我们的初心是否已经改变?岁月已经将沧桑刻在了我们的脸庞,但我们的心态却不能老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还要追求,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我愿,同学们越活越年轻,激发出人生的第二青春!

这时,一阵微风从湖面上吹来,我仿佛在耳边听到了:当年合唱的“毕业歌”,那是首在我处于困境时,曾激励过我的歌。能否在相聚的时候,全班师生再次合唱起这首奋进者之歌?

这时,我最最期待的,还是聚会日快快地到来!

(文/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78届校友 顾红新 图/源自网络 审/任文珺)


已有 5 人点赞

已有 4 人评论

日记评论

我要评论>
  • 不忘初心,对母校的深切情感,溢于言表

    来自 20091230715 的评价 20091230715

    回复
  • 母校难忘,师恩难忘!情真意切的文字,流淌着老校友们对母校满满的爱。

    来自 12362 的评价 12362

    回复
  • 不忘初心,不忘母校的栽培,对母校的感情尽在言语中

    来自 20101630120 的评价 20101630120

    回复
  • 对老校园的思念化为文笔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叹

    来自 21101730110 的评价 21101730110

    回复

发表日记须知

为在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建设进程中,真实地记录普通常信人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展示常信人的精神风貌,常信院智慧校园-和谐校园平台特推出“常信日记”专题网站。现长期征集反映常信人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等的文章,以日记形式展现。让我们用最纯洁的情感、最质朴的话语、最温馨的感动,抒写属于自己的“常信日记”。

中国有梦,常信有你。让你的故事见证常信的脚步,让你的精彩融入常信的记忆。...

数据统计

  • 总浏览量:
  • 总日记数:2979
  • 总评论数:1959
  • 总点赞数:8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