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

凝聚思想,凝练思考,凝结思绪,绘出常信人自己的梦想家园!

第十七期优秀常信日记投票


4月19日 星期二 晴

说“鉴”

在这个看脸,看颜值,看气质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样东西,尤其是爱美的女性,甚至随身必备,那就是“贴花黄”所对之镜。镜,古人称“鉴”,又写作“鑑”。《广雅·释器》:“鉴谓之镜”。

说起“鉴”字的历史,首先要从殷商时的“监”字说起。

(甲骨文合集27740)

此图是甲骨卜辞中的 “监”字,是一跪跽之人,突出其大眼睛,作下视状,垂视一盛水器以照看自己的面容,俨然一幅临水照影图。

周代金文中,“鉴”也常用“监”表示,作下揭形:

图2(吴王夫差鉴,春秋晚)

图3(监戈,春秋)

可见,金文“监”与甲骨文“监”一脉相承,其所从跪坐人形有简省,大眼睛竖立作“臣”形,器皿之形更加突出,整个字形呈上下结构。

由上列甲骨、金文“监”字可知,在专门用于照影的镜子发明之前,人们是以“水”为镜的,《尚书·酒诰》云“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人监”, 是说人不要在水上照看自己的面目,要在人民面前照看自己。这个“监”同时还表示照看的动作。照影之水可能是河水、湖水或溪水,也可能是置于房中盛在特定器皿中之水,所谓“滥盂”中之水。

据陈梦家研究这种盛水以照影之器称作“鉴或省作监,或从金、缶、瓦、水,它是大口的大盆”,其作用是“鉴容之器,监字原象人俯就于皿而鉴照其面容之形,所以后来镜子或作鉴”。最初照面的盆水和照面的动作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照面的盆水也用“监”字来表示。《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度察)”,毛传“鉴,所以查形也”。意谓我的心不是照面的器具。

我们从“监”字追溯开去,发现镜子有着复杂的演进历史,在以金属为材质的“鉴”还未出现的漫长岁月里,人们用各种器物装水来“照影”。“鉴,大盆也”(《说文·金部》)。 据文献记载,鉴可用于盛水,如《庄子·则阳》“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滥,浴器也。又可盛冰,如:《周礼·凌人》“春秋治鉴,凡内外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注“鉴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鉴”字在春秋晚期的“智君子鉴”“吴王光鉴”铭中始见。

“镜”乃生活中常用之物,无论古今,其主要功用在于照影。《说文解字》:“镜,景也。”景,指影子,因此镜子是能照见影子的用具。战国时代人们发明了体积小而磨光的铜镜,为之取的专字作“镜”,因为毕竟在盛水而光洁度不高的水鉴中,人们只能模糊地看到自己的影子。“镜”字最早出现在《墨子·非攻》中,云:“镜于水,见面之容”。又《庄子·应帝王篇》:“至人之用心若镜。”又《孔子家语》:“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 又《韩非子·观行》“古人之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战国策·齐策》:“[邹忌]朝服衣冠,窥镜自美”。

南北朝时《木兰诗》写花木兰征战十年归家,重整女儿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唐宋诗词中写“镜”者亦多见,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一女性晨起在镜前梳妆的情景,可谓生动传神。当然也有抒写有志男儿时光易逝事业未竟的感慨者,如唐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又宋陆游《书愤》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等等。

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历史,每个汉字都有精彩的故事。了解历史,以古鉴今,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已有 14 人点赞

已有 0 人评论

日记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日记须知

为在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建设进程中,真实地记录普通常信人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展示常信人的精神风貌,常信院智慧校园-和谐校园平台特推出“常信日记”专题网站。现长期征集反映常信人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等的文章,以日记形式展现。让我们用最纯洁的情感、最质朴的话语、最温馨的感动,抒写属于自己的“常信日记”。

中国有梦,常信有你。让你的故事见证常信的脚步,让你的精彩融入常信的记忆。...

数据统计

  • 总浏览量:
  • 总日记数:2987
  • 总评论数:1959
  • 总点赞数:8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