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

凝聚思想,凝练思考,凝结思绪,绘出常信人自己的梦想家园!

第十六期优秀常信日记投票


3月7日 星期一 多云

一次班会中的故事分享

新学期开始,参加会展152班会。班会主题是“学习·安全”。班会结束,班主任周丹老师希望我跟同学们谈谈。对学生而言,学习也好,安全也罢,说到底都是成长成才问题。因此,我就和同学们分享下我的一点看法。分享从一个人和一首诗开始。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相信这首名为《渡汉江》的五言绝句诗,国人都能耳熟能详。其作者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不过一般人乃至语文教科书对于本诗的理解,都是基于常人作为游子归乡之际的心切且心怯的复杂情绪的矛盾交织心理状态加以理解。然而,基于一般意义下常人常情来理解本诗却是实实在在的错误!因为,就宋之问而言,他的此次归乡,之所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因为他作为一个罪犯内在的心理恐惧使然:既是罪犯逃归,当然情更怯,当然不敢问来人——不但不敢问来人,更怕见到熟人!因此,归乡之后,宋之问不敢回家,而是躲藏在朋友张仲之家,这本身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所在。

何以言之?宋之问到底何许人也?何以归乡情怯而归乡之后却有家不敢回?请看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宋之问传》:“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伟仪貌,雄于辩……于时张易之等烝昵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及败,贬泷州,朝隐崖州,并参军事。之问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张易之何许人也?就是那个被称之为六郎的武则天众多男宠中始终得宠、然而却被世人所不齿之人。而武三思更是谄媚权势、秽乱宫廷、残害忠良之人。

本诗正是宋之问因为谄媚张易之却因张易之的失败而受到牵连被贬岭南泷州次年,违反朝廷规定和规矩,擅离职守、回京藏匿之际写的。须知,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古之贬谪之人,看似还保留一定的官职,却是不折不扣的戴罪之身,因而基本都是身处无关紧要之位、有职无权之人,即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韩愈以及后来的雷州司户参军寇准、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等等类型之人。按照当时规定,未经批准允许,一个被贬官员擅自离开岗位出离所在区域之地界就是严重的违规乃至违法犯罪行为,更不用说千里迢迢私自逃回京城私藏起来。就此而论,这个宋之问的胆子也忒大了!因此,当此之时,其内在的心虚与惶恐是必然的:因为一旦被熟人发现,后果可想而知。此时,就是心理素质再好的人,离乡越近,又怎能不心更虚、情更怯呢?

不过这还没完。正是这次的擅自逃归,这个为了个人权位而见风使舵、丧失人格的小人——不仅是帮闲捉刀捧臭脚,乃至为张易之捧溺器:溺器者,虎子也,尿壶也!在出卖朋友、出卖灵魂的邪路上走上不归路。擅自逃归,藏身是大事。张仲之出于朋友义气,冒着风险为其提供了藏身之所。而此时,张仲之正与王同皎等人在策划刺杀奸恶之人武三思而为国除害之事。没成想,得知此事,宋之问指使侄儿宋昙和冉祖雍向武三思告密。于是,刺杀行动功亏一篑!不过,宋之问却因此得以赎罪、更得以提升官职。当时“天下丑其行”——为世人所不齿,也就不在话下。可见,宋之问所作所为,当时就臭名远扬。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论断用在宋之问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对他来说,毫无定力、坚守和底线可言:权利之所在,即是追求之所在。一个靠山不可靠了,倒了,就要及时寻求新的靠山。继谄媚张易之、武三思之后,又傍上了太平公主这棵大树。于是,“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州长史。”虽然再次被贬谪,但他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那是相当的好:“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不仅如此,当他看到亲外甥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句子时,爱不释手,并试图将该诗据为己有。于是,在遭到拒绝之后,宋之问就痛下杀手——刘希夷30岁之际就这样死于非命,死于亲舅舅之手! 不过,虽然有才,总作孽,不可活。这个超级小人,最终没能逃脱悲剧命运结局:“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祖雍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倡饮省中,为御史劾奏,贬蕲州刺史。至是,亦流岭南,并赐死桂州。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至此,宋之问及其帮凶冉祖雍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且其未盖棺就已被官方正式定论为:狯险盈恶——阴险狡诈,恶贯满盈。

尽管其诗歌成就颇大,正如《新唐书》中所说:“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及之问、沈佺,……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但是由此,我们看到,一个有才而无德之人的悲剧命运,此足为千古无品之人之鉴戒。相反,无论何时,德才兼备者总是受到世人推崇敬仰。

对学生而言,宋之问是一部立德树人的反面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乃至文化素质的提升过程,同时更是一个品德养成和人格塑造过程:德才兼备既是教育培养的目标,更是社会需求人才和公民的终极目标。因此,《论语·里仁》篇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时,对艺术类学生来说,对《渡汉江》这首诗的理解,还有另一层意涵昭示:凡事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就诗论诗、就事论事。只有通过自身的深入思考,突破表象,深入事物的本真状态,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事物,从而才能创作出独具慧眼的艺术作品。而这,也正是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因为,艺术的生命力永远在于个性与创新。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道理即在于此。


已有 6 人点赞

已有 0 人评论

日记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日记须知

为在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建设进程中,真实地记录普通常信人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展示常信人的精神风貌,常信院智慧校园-和谐校园平台特推出“常信日记”专题网站。现长期征集反映常信人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等的文章,以日记形式展现。让我们用最纯洁的情感、最质朴的话语、最温馨的感动,抒写属于自己的“常信日记”。

中国有梦,常信有你。让你的故事见证常信的脚步,让你的精彩融入常信的记忆。...

数据统计

  • 总浏览量:
  • 总日记数:2987
  • 总评论数:1959
  • 总点赞数:8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