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 星期二 晴
谈上课“手机进口袋”
近日,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相关的行为规范,其中一项就是“手机进口袋”——上课时将手机集中保管。昨天下午,我参加了学风建设班会,主题是“手机进口袋的利与弊”。班会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分别由4名同学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然后其他同学自由发言。会上,同学们围绕主题各抒己见,气氛比较热烈。尤其是反方同学理性、大胆的发言,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手机进口袋了,心思就一定用在听课上了吗?”、“老师为什么不能把课上得精彩一点,让我们的注意力从手机转到听课上呢?”、“手机进口袋是治标不治本”……其中的一些观点,恐怕不仅反映了部分学生的心声,也代表了部分管理者和任课老师的想法。
学风建设,为什么“中枪”的是手机?我想和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一、手机难离手,是目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再精彩的课也比不上网络世界的精彩。每次走过教室不经意地扫上一眼,总能看到一些同学在课堂上专注于手机。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定是在看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这既是对学业的不负责,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手机确实成了课堂教学的“公害”。
二、手机进口袋,是改变一种行为习惯。上课玩手机,不只因为网络世界的精彩,还因为手机不离手已成了很多同学的习惯。出门没带手机,似乎成了“心病”;一会儿不看手机,似乎少做了件什么事。对一些同学而言,45分钟不看手机,无疑是一种煎熬,再怎么提醒也挡不住手机的诱惑,这与课上得精不精彩已无多大关系。要改变这种习惯,只能从改变手机的位置开始。
三、手机当抓手,能推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毋庸讳言,学风问题的责任不完全在学生,手机充其量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手机进口袋”也确实是一个治标行为。但推进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载体、有具体的抓手。学院拿手机当抓手,是为了通过“手机进口袋”这一具体行为规范,引起大家对学风建设的进一步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从“不能看”(手机进口袋)、“不该看”(达成共识)到“不想看”(自我管理)的根本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代表的不只是手机,而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切因素;要进口袋的也不只是手机,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切因素。
当每个同学上课时都不看手机了,“手机进口袋”这一规范也就再无必要。因为手机放在哪里已不重要,每个同学的手里、心里都有了一个“口袋”。学院的很多制度规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文/智能装备学院 机电225 黄鸿 审/陈宽涵、王霞、任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