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

凝聚思想,凝练思考,凝结思绪,绘出常信人自己的梦想家园!


9月23日 星期三 阴

常信升格二十年

承蒙领导的信任,从规划开始,我自始至终参与了新校区的建设,那是一段极其艰苦、刻骨铭心,值得铭记的常信院的创业历史。谈起新校区建设,很多地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首先是设计方案独具慧眼。常信院新校区的建设方案原是浙江建筑设计院为上海影视大学设计准备的,而现在却为我们所用。其特点是不追求常规设计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而是体现飘逸灵动、蓄势待发、蓬勃向上的现代信息的气势和韵味。整个布局错落有致,如同中国画里所追求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意境。不过最后建筑单体设计时,考虑成本预算,教学楼、阶梯教室、实训楼几处改动,少了一点飘逸、缺了一些灵动,与原来的设计格局还是有一点差异,留下一丝遗憾。

其次是工程管理独树一帜。一期建设工程浩大,3月开始,10月新生入学,满打满算7个月210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院将基建任务分解下沉到每个建筑单体的管理或使用部门负责人(行政楼-赵佩华,教学楼-曹建庆,体育馆-邵正喜,食堂-周彩根,学生宿舍-陆强、唐岚,弱电-孔令峰……),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巡查监督包括隐蔽工程在内的质量和进度,由于任务落实,责任到位,加上现场工作组所有同志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工程进展相对顺利。

再次是工作条件极其艰苦。那时只有几个简易的工棚(地点在体育馆的北面的河边),晴天尘沙漫天,雨天泥浆横流,食堂苍蝇飞舞,就餐露天席地。工作人员7点到工地,晚上一般9点半回家,(由于台风,最晚的一次是半夜1点半)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天天如此!如果让我还原当时的情景,还真不知道是如何挺过来的,现在想来都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就是当时状况。

最后是新校区建设声名鹊起。新校区分两期完成,其他院校是三期完成,就这一点,为常信院后期的快速扩张抢得了先机。我们是第一个完成了一期的建设任务、第一个实现新生的入学报到、第一个完成新校区所有教学资源的建设,第一个开始老校区的搬迁,第一个实现了一校区的办学目标。常信人刻苦拼搏、高效的办事效率得到常州市政府的高度认可,2003级新生开学典礼,常州市四套班子的领导都出席了,这在常州市是绝无仅有的。

建设新校区除了硬件还有软件,回顾学院办学之初的专业建设(其实还包括教学管理方面)可以高度概括成走了三步棋。

第一是化解了专业、生源、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2002年以前,每年的招生规模只有三、四百人,所以,2002年当时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的规模只有1200人左右,专业只有7、8个。2003级招生人数的一下激增2、3千人必然造成每个专业人数过多,这势必会导致今后学生的就业困境。然而,当时新专业的设置需经教育厅报批,并且受当时办学条件所限,专业数量一时无法快速增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没有可借鉴的范例。因此,我们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做文章,按照一、二年级的文化基础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相对统一,三年级的课程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而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的思路,学生高年级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与现在的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很好的解决专业、学生诉求与就业之间的矛盾。通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第二是探索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家长的期望、学生的诉求,这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虽然我们在“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设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方针指导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没有满足于此,因此,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跨学科、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机电、模具、电子、自控、计算机、软件、外语、经贸等专业中开设工与文结合、工与商结合,学制四年的双专科专业,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短短几年,学院双专科的在校生比例达到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与此同时,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也有助于缓解当时学院经费紧张的问题。

第三是推行两长一短、化解教学资源困境。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一般按三年在校生的规模配置。大量四年制双专科学生的入学,导致学院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如何解决?我们借鉴国外高校每年实行三学期的做法,在每年的暑期中插入一个短学期,并且短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以实验、实训、综合实习为主。在保证不减少教学时数的情况下,我们把四年的教学计划安排在“三学年+暑期中”完成。这样,我们无意中用三年的教学资源储备了四年的生源,充分发挥了现有教学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同时,学生在第三年暑期结束前就能安排上岗实习,使同届毕业生提前“抢占了”就业市场。

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完善专业的建设标准,不断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才能形成常信院自己的的专业特色,才能使我们的专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最后,我祝愿常信院在十四五期间圆满完成双高建设任务,也希望能够在申报职业本科的过程中抢得先机,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取得新的辉煌,这是一个曾经为常信院发展做出过努力的过来人的期盼。

(文/原教务处处长曹建庆图/宣传部 审/任文珺)


已有 8 人点赞

已有 1 人评论

日记评论

我要评论>
  • 我们的学校在有这样的,一定会越来越好

    来自 19062030446 的评价 19062030446

    回复

发表日记须知

为在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建设进程中,真实地记录普通常信人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展示常信人的精神风貌,常信院智慧校园-和谐校园平台特推出“常信日记”专题网站。现长期征集反映常信人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等的文章,以日记形式展现。让我们用最纯洁的情感、最质朴的话语、最温馨的感动,抒写属于自己的“常信日记”。

中国有梦,常信有你。让你的故事见证常信的脚步,让你的精彩融入常信的记忆。...

数据统计

  • 总浏览量:
  • 总日记数:2979
  • 总评论数:1959
  • 总点赞数:8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