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

凝聚思想,凝练思考,凝结思绪,绘出常信人自己的梦想家园!


221日 星期

游生祠镇,弘国钧之精神

青瓦白墙,细雨朦朦。墙根处的青苔肆意生长,爬满了生祠镇的屋檐。我以青年的身份游历其中,看着陈列室中那些跨越时间的老物件,不由回顾起刘国钧的一生。

刘国钧从小就有着刻苦奋斗的精神。他的父亲患上精神疾病,生活一天比一天艰苦。从那时,刘国钧便开始为家庭的生计打拼。“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是他那时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日子很艰苦,但刘国钧依然坚守本心,刻苦学习并且在闲暇时间赚钱养家。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1901年刘国钧跟随邻居,到常州府武进县奔牛镇做学徒。在做学徒的过程中,刘国钧不断学习纺织技巧,日复一日,不断打磨自己。终于在1909年春天,刘国钧抓住机会与好友合资开了一个百货公司和一个印染厂,不久便一跃成为奔牛镇的首富。刘国钧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世上从来没有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人,要想在人前发一分光,就得在人后付出百倍努力。成功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用一句话来与诸位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以为作为新时代优秀的青年,不应只传承国钧的刻苦精神,更应发扬其爱国精神。

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存亡之秋,危难关头,都有先忧后乐,心系国家百姓的人为国做贡献。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下,中国的经济饱受摧残。在这个时候,刘国钧知道只有实业救国才可能减轻中国的经济压力。为了让经济快速发展,刘国钧号召“机器革命,土纱救国”,并且引领一些企业家为国而行。

殷殷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生产力落后,经济萧条。刘国钧意识到国家需要生产力,需要经济。他毫不犹豫的将厂搬迁回常州,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实行公私合营的政策,从而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十年动乱时,他亲笔书写“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对联挂在办公室里,以示自己坚定的信念。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1951年,刘国钧与别人联手,拟选常州兴隆巷赵家花园为校址,集资创办了“常州纺织工业学校”,但由于国家政策未获批准。直到1962年,刘国钧成功和好友创办了常州勤业机电学校,也是我现在学校的前身。在过去的60年,每一代青年受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滋养茁壮成长,为祖国做贡献。

突然一阵风拂过,我回过神来。看着那些老物件,我眼眸闪动,下意识的捏紧拳头,心想:新时代的青年应以坚定地底气,刻苦奋斗的精神,蓬勃的朝气和永恒的信仰,观沧海浪涌,望昆仑云起,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自己的未来,为祖国做贡献。

(文/软件与大数据学院软件229张力 审/高成瑨、张正、任文珺)


已有 2 人点赞

已有 0 人评论

日记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日记须知

为在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建设进程中,真实地记录普通常信人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展示常信人的精神风貌,常信院智慧校园-和谐校园平台特推出“常信日记”专题网站。现长期征集反映常信人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等的文章,以日记形式展现。让我们用最纯洁的情感、最质朴的话语、最温馨的感动,抒写属于自己的“常信日记”。

中国有梦,常信有你。让你的故事见证常信的脚步,让你的精彩融入常信的记忆。...

数据统计

  • 总浏览量:
  • 总日记数:2352
  • 总评论数:5312
  • 总点赞数:9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