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星期一 晴
赓续刘国钧精神,谱常信新时代新华章
伴随着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她的六十岁生日。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筚路蓝缕,从办校之初的38名学生到如今的8万余名教职工,一代代常信人秉承刘国钧先生“厚德勤业”的教诲,艰苦奋斗,勤奋进取,让如今的常信桃李满天下!
毗陵古邑,季子故里,常信在清凉的晨曦中启航,在荆川的朝阳里成长,从最初的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到如今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易校名,四迁校址,但在校园坐北朝南之处始终立着学校的创始人刘国钧先生的塑像。先生以这种方式见证着时代变迁;见证常信院的日新月异,见证同学们的青春朝气与满腔的报国热情。刘国钧先生雕像的设立也恰恰印证了常信院未曾抛却过刘国钧精神,刘国钧精神始终是常信在信息化浪潮暗流涌动之时乘风破浪,立于鳌头不竭的精神动力。
私以为“爱国”,是“刘国钧精神”的核心。爱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唐时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宋时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明时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是清末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那个任列强蹂躏以至四万万华夏生灵流离失所的年代,“爱国”于刘国钧先生而言便是“忠心爱党 ,教育救国,实业报国”。刘国钧先生早年提倡“实业救国”日军占领东三省后,刘国钧先生起草《土纱救国计划书》,提倡在全国推行土纱生产,同时在公司里发起捐款支援抗日部队并抵制日货。据史料记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其所在的大成纱厂捐献五十亿元,先生个人捐献二亿六千五百万元,并主动将位于上海、香港的毛纺工业献给国家。”刘国钧先生一生忧国忧民,直至临终之时仍挂念着祖国四化建设。刘国钧先生在青年时就立下了教育救国思想,在建国前后组织资助创办了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常州勤业机电学校便是在着一思想下应运而生的。
常信院始终坚持赓续刘国钧精神,踏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红色歌曲,深入社会实践,营造爱国爱党的校园文化氛围,旨在让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常信学子之心,外化于常信学子之行。
创新精神是“刘国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国钧先生曾带领技术与管理人员多次出国探访,寻求企业管理与纺织技术的创新出路。在多次的探访后,刘国钧先生改进了民族企业的管理方法,对原有的纺织技术进行改良,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创新精神不仅是对那个动荡的时代,对纺织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任何时代,在任何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但是持久而深远的。在那个创新意识淡薄的时代,刘国钧先生注重企业管理方式与技术创新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我常信学子当见贤思齐,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以青春之我绽放创新之花,让创新之花开遍祖国大地,繁花似锦,矞矞皇皇。
工匠精神是“刘国钧精神”的灵魂。创业之初刘国钧先生曾从日本购入一台老旧的纺织机,在工厂技师修理失败后,他找了德国,日本的机械修理师,但均被告知这就是一台坏掉的机器。刘国钧先生相信这台机器在日本能开的起来,在这里也同样可以。于是他便带领几名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纵使脸上身上被机器割破烫伤数次也在所不惜,数月之后这台纺织机器终于开动起来,迈出了刘国钧先生在危局中走向辉煌的第一步。作为常信学子,我对这个故事深有感触,我们面对难题应向刘国钧先生学习,刻苦钻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如今的中国虽已是制造大国,却仍有许多核心技术被他国狠狠的卡着脖子,我们应苦修专业技能, 为国攻坚克难。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我青年学生当效仿先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我们的青年力量。
人道是“六十耳顺”,而常信却仍就风华正茂,岁月只能加深常信的底蕴,却无法在她的脸上留下一丝苍老的痕迹,因为常信坚持“厚德勤业”的校训,赓续“刘国钧精神”故而常新。中华上下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华民族至今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刘国钧先生曾写“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以示自己的信念。百年前,党乘红船向我们缓缓驶来,带领中国人民赶走侵略者,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如今在海晏河清的升平盛世之下,中国却面临着百年难遇的大变局,如何在危机中孕育新机,还要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百年党史,百年荣耀,我中国青年当坚定不疑跟党跑,以青春之我报青春之国,献礼党的二十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添砖加瓦。(文/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信安224 彭佳琳 审/张正、吴昊、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