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星期五 晴
中国梦与个人梦
家的书房挂了一张世界地图,那是我小时候收到的礼物,地图下方有这么一行周有光先生的话: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我不知道长大后赴德学习是不是源于小时对世界的好奇,从小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生长在爱与保护中,离开祖国,远赴海外深造,孤身在外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我每每想起祖国,内心深处的热爱都激荡起浪花,也更让我明白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祖国的意义,让我有了更加努力拼搏的动力。
人有焦虑和困惑往往来自于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身的自省,我的困惑和焦虑并没有因为出国而减弱。原因很简单,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与骄傲,当我站在异国他乡,我想要将我心中热爱的祖国展示给国外朋友,向他们介绍我们祖国的悠久的历史和奇迹般的崛起成就,迫切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赞叹与赞美,但站在国外的视角以某种距离看祖国,国外朋友往往以不同的制度与文化思考看待我的祖国,这让我在视野开阔的同时,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自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学校里和德国同学打交道时,我的那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不自信”但又想“证明自己”,想和德国同学探讨项目的后续工作,很想证明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但是,在交谈中我一看到他困惑的表情就会感觉特别紧张,很怕因为交流问题导致他对我能力认知的错误判断,更怕这种认知会影响他对于整个中国学生这个群体的判断,这种焦虑和困惑一直围绕着我,直到我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它像是催化剂,让我一下释然了多年积攒的焦虑与困惑。
这是一部很有感触的电影,特别是对于生长在大院的自己,那种集体主义爱国情怀与真实的个人奉献都深深的烙印在记忆中。近百年来,为了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守和热爱,为了我们生活的神州大地,无数中国人都在为了中华民族不断奋斗,从救国存亡、振兴中华,到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他们将心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化为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为了守护得来不易的和平,跟着党走,团聚在党的周围,用自己的行动,让光明照耀在中国大地。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迹已深深在我心中打下烙印,年少的我会因为革命先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志和情怀而震撼,但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大家都安居乐业的时代,在境外势力依旧不放弃对我们国家进行文化输出、思想改变的时代,年少的我也曾思考中国人民仍是否对祖国和人民满怀热忱,是否仍心怀理想和抱负,但在经历了08汶川地震,当全中国都在赶赴四川、为四川呐喊,当四川雄起的口号响彻神州,我知道中国人血脉里从古到今都流淌着的家国情怀永远都不会抹灭。
我们作为独生子女降临的一代人,耳濡目染的听说了许多80、90年代的故事,从小向往着那些朦胧的新事物想想其实也是中国人骨子为了更好生活而不断奋斗的精神的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许多人为了经济的更好发展,为了社会的活力而毅然决然的离开家乡,奔赴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当祖国在贫困的泥潭中挣扎时,党和国家号召解放思想,无数中国人响应号召,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在祖国各个角落奔赴理想,践行着奋斗的真谛,让神州大地焕发光彩,个人与集体的互相成就,让整个中国都沸腾起来。
新时代的我们该何去何从?祖辈经历的苦难仍然在血液里不断提醒我们居安思危,父辈的奋斗史也不断在前方挥手。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张扬个性,我们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我们可以在依照自身爱好、特长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路。或许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年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懒惰者终将被奋斗者所超越,在国家的发展浪潮中,每一种对未来的思考都会让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更进一步。
但这是一个真正绚烂的时代,对我而言,在国家强盛、人民全面脱贫的今天,每个中国人都在党和国家以及先辈这么多年的不懈的奋斗发展中接受着国家给予的爱与反馈,国家由我们无数个体而组成,个体又在国家中而生长,没有国,哪有家,国是千万家,国家与个人从不是对立的,国家的发展与前进离不开人民的奋斗和贡献,人民的生活稳定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国家的存在和保护。就像《我和我祖国》所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我和我的祖国,这的确是形容这个时代恰如其分的题目,我相信未来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未来,祖国的复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通过不懈奋斗在祖国复兴的伟大蓝图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每个奋斗的中国人都将在祖国更加美好富强的未来熠熠闪光。
(文/数字创意学院教师 琚孟隆 图/源自网络 审/任文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