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星期日 雨
心愿
小学时期,在我还没有对中国共产党有最初概念的时刻,红领巾就是我对红色精神最直观的体会,当时的我还不是十分明白用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戴上了它所有人都会用赞赏的眼光看着你,同学会用羡慕的语气问你红领巾该如何系上,老师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你,父母会在亲朋好友面前夸赞你。我只知道戴上红领巾我就要做一个让每个人喜欢的好孩子。
初中时期,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成了初中三年我努力的目标之一,问我为什么,那时的我也不太清晰,我只知道只有班级中优秀的那一部分人才能成为为数不多的共青团员之一,它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荣誉。入团仪式上,老师向我们新一批的共青团员讲述了中国共青团的成立以及发展历程,教我们唱团歌,带领我们进行宣誓。也许是这种仪式感让当时的我觉得加入中国共青团也许并不仅仅是对我学习的认可,更是一种期盼,对一名青年人的期盼。
高中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书、政治书、语文书中那一段段文字。每天的早读我们总是在反复吟诵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原因;李大钊、陈独秀是历史课本中那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人血馒头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愚昧。我还记得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背诵的那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其他的全文背诵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我都记忆模糊了,但唯独这一句话从未褪色,当时的我就在感叹这是何等的豪情与快意。后来我去搜索了刘和珍这个名字,给我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我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悲哀,但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个年代有识之士的一腔孤勇。高中的教育可以说让我对中国百年的屈辱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崛起有了一个完整的轮廓概念。
大学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递交入党申请书似乎成了每一位新入校的大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我当然也交了。之后的选拔可以说异常激烈,社团干部加分、班级委员加分、志愿者加分,我努力地争取,努力地让自己改变,努力地让自己更加优秀,但是优秀的人那么多,临近毕业我也只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种失落感延续到了我的研究生生涯。研究生同学优秀的就更多了,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达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我无数次的在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各种表格的填写中书写:我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是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并没有拉进许多。
在我研究生第二年时我遇到了思想的转折点,让我重新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遇到了一位老师,在我的价值观中他是一位极其优秀但又极有个性的老师,优秀是因为他的履历是那种普通人看了之后都会发出赞叹的,而个性是因为这么优秀的他却并不是一位共产党员。在课堂上,他谈论到了这个话题。他说从研究生开始,导师就在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积极入党,他思考了很久,还是拒绝了。当然不是因为不认同,而是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需要有极高的觉悟。他向我们在座的每个人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简单的享受福利、让你升迁更加顺畅,这更意味着一种责任,群众有难,你要冲在群众前面;别人不愿意干的,你要干,一个党员更多的是要想他能付出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他说他自问不能完全做到这些,那么就索性不要仅仅因为有这个机会就稀里糊涂地加入。这也启示了自己,入党要端正动机,入党就要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的这堂课讲述的课本知识我已经模糊了,但他的这番话语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重新思考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大家都想加入所以我也想加入?还是因为党员是一小部分人,加入是对自己的肯定?经过几年的沉淀,我多多少少也摸索出了一些内心所想,是因为我想成为这样一个人,不一定足够优秀,但是想为身边的人做实事,想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想让真善美遍布世间,想努力地让所有人相信世界是美好而光明的,而中国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完美地契合了我的追寻。现在的我还在努力地走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路途中,但我已经不再迷茫、不再彷徨,因为我有了信仰,这个信仰叫做中国共产党、叫做爱国青年、叫做中华儿女。
(文/机关教师 许夏莲 图/源自网络 审/任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