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星期三 晴
我的同心故事
“叮”的思考
凌晨,是挥别繁忙今天,进入光芒明天的时刻,是结束亦是开始。“叮”,随着一声提示,朋友圈出现一张照片,夜空中闪烁着最亮的一颗星,照耀着迷蒙中的文枢楼,标题是凌晨的文枢楼。多么熟悉的建筑,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地方,多熟悉的名字,是我们日常口中的一个地点。若不是这张照片,我真的没见过这栋建筑在此时此刻在夜空中的壮丽身影。繁星照耀,月光迷蒙,楼影依依,一群挑灯夜战的人从文枢楼大台阶下来,他们是为专业群建设、教研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废寝忘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团队成员。
他们是常信院的一员,是我们中的一员,多少个一员组成了我们常信大家庭,组成了“双高”校建设大团队。“叮”的一声,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缩影,多少人为此奋斗青春,多少人为此伏案疾书,多少人为此坚守讲台,多少人为此冥思苦想……。“叮”的一声,告诉我们,此时,当“你”“我”放下工作陪伴家人的时刻,有一些“他”放弃了休息坚守工作;彼时,当需要“你”“我”舍弃自我利得时,“你”“我”当义不容辞、泰然自若、挺身而出;“你”、“我”、“他”在这种互相学习、替代、激励中成长,共创美好教育事业。
“滴”和答的力量
在常信院,有一支支“学党史、明初心、知使命”的党支部,定期开展活动,活动主题明确,内容紧扣党史学习。我作为党外代表,很荣幸被邀请参加机关四支部学党史主题活动,让我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滴”、答抢答比赛。
活动先从孙教授的个人领学开始,从毛泽东的个人衣着为主线,讲述不同时代背景下,毛泽东穿衣风格的改变。从照片上露出的一角袜管,我们看到了伟人背后的故事;从层层叠叠的补丁,我们看到了一个年代的沧桑;从那件开国大典上笔挺的中山装,我们看到了一个名族的崛起;从一件普通访苏睡衣,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
细细听完娓娓道来的领学,学员们开始了道具布置。小组成员拿出一个个抢答器,有的单手紧贴抢答按钮,有的双手叠放轻轻浮置于抢答按钮上方,一个个跃跃欲试,抢答架势势在必得。随着支部书记一声令下,“开始”,党史知识竞赛正式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地点?红军是在什么时候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其主要负责人是谁?……”,只听“滴”2号抢答、“滴”4号抢答、“滴”9号抢答……,“滴”和答之间几乎不需要任何衔接,水到渠成、行云流水般的答题。作为一个参与者,我身临其境,深深被这个群体所震撼。
用心学,用行学。感动之余,心中记住的不仅仅是文字式的党史,更体会到了“滴”和答的力量,这是一种浸入式的滋养,亦师亦友,亦传亦教、亦学亦赛、亦文亦行。我想这大概是一种扎根的力量,让这种体验在心里扎根,让这份情感在心里融合。
一条信息的奔跑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学校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财务信息化在智慧校园建设引领下逐步完善。
“请问我这个报销单需要谁审批?”、“请问我还缺哪些手续?”、“请问出差补贴是多少?” ……日常业务中最容易遇到这些问题,教职工一头雾水地问,财务人员一五一十地答,永远有周而复始、源源不断的问答。
一条“业务工作流审批通知”的信息解决了以上问题。信息来到项目负责人处,告诉他需要对业务真实性审核;信息来到财务审核人员处,告诉他需要对业务规范性进行初审;信息来到校领导处,告诉他需要对业务进行审批。这条信息奔走在不同的电脑和手机上,游走在不同的办公室,穿梭于不同人员之间,偶尔需要带一句话“请补充附件”,这条消息二话不说立马又开始奔走。日常需要我们两条腿来回跑的事情,它在一个回车键的击打下,风驰电掣般就完成了任务。
一条信息,由你到我,由此及彼,从开始到结束,只需要线上操作,无需再现场来回奔跑审签。一条信息跑起来了,提高了效率,衔接了每个节点。
思考、力量、奔跑,有很多词汇可以形容学校的氛围,不管是对工作的热情,还是思想上的进取,又或是精益求精的服务。在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在学习上的创新融合,在日常业务中的互联融通,一个欣欣向荣的集体,一份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是你,是我,是他,共同追求的,并愿意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
(文/财务处教师 陈英 图/源自网络 审/任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