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星期日 雨
做“四有”好老师
成为一名教师也有十数年的时间,我热爱着自己的职业。一路走来,百般滋味,走过不少的弯路,同时也在不断地修正和改进着自己,习总书记关于“四有好教师”的讲话也引导着我对教育的思索和探究。
理想信念是导向。因为热爱,所以上课时会努力让自己的课尽量生动些、新颖些,尝试去吸引学生专注的眼神和诱导活跃的思维,会让人非常有成就感,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足够让人找到个人价值所在。学生就像一颗颗稚嫩的幼苗,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长者去浇灌、呵护,所以教师必须“持身以正”,才能把正确的导向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才能让幼苗茁壮健康成长,让学生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记得入职培训听讲座时,有位名师讲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深以为然。“要立业,先树人。”,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的阶段,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勤思、敏行、心正”,是我非常赞赏的一句话,并且时时以这样的标准来警示和鞭策自己;上课时,我也喜欢把这样的想法传输给自己的学生,哪怕只是对少数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点心灵的萌动,我想也是有意义的。“心灵鸡汤”这个词现在似乎变了味道,被人提起时似乎都带了点“嗤之以鼻”的色彩。但是我想,哪怕时不时给学生灌输的是“心灵鸡汤”,只要是传播正能量,总归是好的。学生此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不健全,以积极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才能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有道德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带自己的小孩读三字经时,其中有“教不严,师之惰”、“凡训蒙,须讲究”、“讲道德,说仁义”等句子,细细思索,韵味悠长。为师者,须有担当、洁身自好、恪守职责。每一个学生都是特别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我们应该带着更多的爱心、大度和包容的态度去和学生相处,多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识别差异,尊重和发展差异,才能有效教学。一名11岁小学生的佛系作文中写道: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因为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我就是那个藏在角落里的人。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我愿意用心教育,陪伴成长,守候每朵花开的时间。
而扎实知识,则是为师之本。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现代教育与以往相比,大不同。知识更新迭代很快,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听到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而现实是知识在量变上“一日千里”,今天教给学生的可能不久的将来就被淘汰;在质变上则死记硬背的固化知识部分基本可被人工智能代替完成,而活跃可形成智慧的知识部分才是最重要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我们要保持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之心,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求学的姿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要与时俱进地去充实自己,具备扎实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好地履行职责。
有仁爱之心,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暖阳。因材施教的潜台词大概也可以这样解读,“原材”千差万别。“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做班主任后,更深入去接触到诸多学生后,才会发现很多的表象下都有着根源影响。与班级同学一点一滴的相处,形形色色事务解决的过程里,那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如蒙了尘的明珠,远观时千篇一律灰扑扑的颜色,骤然间褪了去,便一个个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每位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皆大不同,而教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去触碰到不同的心灵,才能有效去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正如郑杰老师所说: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爱人之心,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源动力,这既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挑战。
郑杰老师说,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沉淀可以形成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我想我是有很多缺点的,但我会尽力去做到真实和真诚。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充实和自我提升、时时自省,以敬畏的态度将教育活动和人生思索融为一体,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对教育界的大师们总是心向往之,虽然自知距离遥远,但我愿意去品味、去感受,不断提升自己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去追随他们的脚步,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文/电子工程学院教师 刘雪燕 图/源自网络 审/任文珺)